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同時,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誕生。“華龍一號”是由中國兩大核電企業——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在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、設計、制造、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,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,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。
作為中國核電“走出去”的主打品牌,在設計創新方面 ,華龍一號提出“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”的安全設計理念,采用177個燃料組件的反應堆堆芯、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統、單堆布置、雙層安全殼,全面平衡貫徹了“縱深防御”的設計原則,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,其安全指標和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,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。華龍一號凝聚了中國核電建設者的智慧和心血,實現了先進性和成熟性的統一、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平衡、能動與非能動的結合,具備國際競爭比較優勢,有望短時間內填補中國國內技術空白,具備參與國際競標條件。
2006年,第一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開工。至今,中國已建成21個特高壓工程。特高壓聯通的省份,發展活力得以有效釋放。與500千伏相比,特高壓在輸送距離和能力上有顯著優勢。在輸電走廊日益緊張的前提下,據測算,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走廊寬度雖比500千伏方案寬20米,輸送容量卻達到4至5倍,綜合計算,相當于節省占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。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曾說:“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特點是輸送距離遠、容量大、損耗低、效率高。這是超高壓等其他電壓等級所做不到的。”
改革開放40年,我們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,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,我們有理由相信,隨著國家政策越來越好,目前的成績只是起點,我國電力行業將會更加輝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