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8日,2018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在京舉行,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、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劉振亞發表了題為“全球能源互聯網改變世界”的主旨演講。大會首次發布了全球能源互聯網“九橫九縱”骨干網架規劃。 劉振亞表示,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,是一條變革之路、綠色之路、繁榮之路、和諧之路、幸福之路,將改變能源開發使用方式,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根本解決方案。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,涉及世界各國能源、經濟、社會、環境等領域,需要加強頂層設計,制定全球規劃,在規劃指導下分階段推進實施。 為此,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通過對全球100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、能源資源、電力供需等開展深入研究,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干網架規劃。 劉振亞提出,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干網架,重點要加快亞歐非電網互聯和美洲電網互聯。一是建設亞歐非“五橫六縱”通道。匯集北極、北海風電,北非、西亞太陽能發電,非洲中東部、中國西南、東南亞北部水電等清潔能源,向亞歐非電力消費中心輸送,實現多能互補和跨時區、跨季節互濟。二是建設美洲“四橫三縱”通道。匯集美國中部風電、亞馬孫水電、智利北部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,向美國東西部、加拿大東部和巴西東南部等電力消費中心輸送,保障洲內電力供應,實現南、北美洲電力互濟。 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干網架,總體分3個階段實施。到2035年,完成洲內互聯,亞歐非率先實現跨洲聯網,全球形成“五橫五縱”格局,跨洲跨區電力流達2.8億千瓦。到2050年,建成亞歐非和美洲主要聯網通道,全球形成“七橫七縱”格局,跨洲跨區電力流達7.2億千瓦。到2070年,建設北極能源通道,全球形成“九橫九縱”格局,跨洲跨區電力流達12.5億千瓦。 會議倡議,凝聚各國政府、企業和社會各界共識,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與《巴黎協定》、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及各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對接,推進中—緬—孟、中—韓—日、剛果(金)大英加—歐洲等一批清潔能源開發和電網互聯項目,盡快突破特高壓大容量海底電纜、特高壓柔性直流、高效清潔發電等關鍵技術裝備,加快制定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標準,加強政策協同、培育全球電力市場、創新商業模式,加快全球能源互聯網落地實施,實現互利共贏。
